反响评论

践行贺信精神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日报          2024-04-22 11:01:10 【字体:

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省教育工作者牢记嘱托,积极践行贺信精神,努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时值贺信一周年,本期理论纵横版邀请云南大学及省内高校教师学者,就如何认真学习、全面把握、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畅谈体会、深度阐释,努力为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贺信,蕴含着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系统思考和殷切期望,指出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理论指引、指明了现实路径。

对标“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怎么培养人”这一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第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首先在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把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标准建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使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关键在于练就学生过硬的本领。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拓展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专项建设,通过人才培养结构存量和增量的持续调整,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第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最终在于助力学生走向建功立业的舞台。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战略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对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答好新时代“做好什么样的民族工作、怎样做好民族工作”这一问题。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个大局”背景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应对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开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向学生讲好中华民族形成的道理哲理学理,讲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等。第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重要遵循,着力从创立背景、变革意义、基本内容、鲜明特征、历史演进等方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第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视角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质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进行深入研究。

对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紧扣教育强国目标,回答好“办好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一问题。教育、科技、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教育具有先导性意义。第一,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建设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政治原则,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第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要不断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第三,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瞄准科技前沿和人才培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力量。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以内涵发展为牵引,全面统筹优势资源,持续强化对基础研究和人才引培的支持力度,从创新基础建设和创新主体建设两个维度持续赋能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原动力。


牢记嘱托 书写好立德树人事业奋进之笔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对云南大学的殷殷嘱托在全国上下和云岭大地引起强烈反响。一年来,云南大学把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贺信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培育建设任务。今年2月,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这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不断书写立德树人事业奋进之笔的又一具体进展。

协同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创建坚强有力。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对标全国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照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对准省委、省政府对云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云南大学的要求,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方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有力推进。去年6月,省委书记王宁在全省教育发展大会上要求:“要重点支持云南大学创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去年10月,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强调:“要支持云南大学创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省委、省政府和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云南大学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在实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中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精准推进培育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党建引领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事业融合发展扎实有为。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院党委加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围绕体现马院特点的“课程党建”、“学术党建”、“文化党建”、“服务党建”四个品牌创建,一体谋划、部署、推进党建与学院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凸显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的鲜明特色。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之有效。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第一要务,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建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16门思政课课程群,用好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平台机制,进一步落实《云南大学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实施办法》。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显著增强,思政课教学展示获教育部奖项4项、省级教学比赛奖项15项。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协同共建思政教育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配齐建强有序有招。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六个要”的素质要求,持续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专职思政课教师93人,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85%。教师队伍学缘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持续优化。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院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大力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极大增强学科自信。1人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支持,新增国家级项目主持人8人,新增教学科研项目主持人50余人,学院教师在CSSCI期刊及党报党刊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成果增至20部,学院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师增至30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强化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的人才培养要求,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首届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校生大幅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健全。学院着力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时优化培养方案,全面加强导师队伍、学科学位点建设。

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举措有度。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扎根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教育教学、研究宣传成效明显。接下来,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中,我们将始终牢记嘱托,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努力把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等,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更好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体师生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昂扬斗志、务实作风真抓实干,不辜负上级要求和社会期待,把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全面转化为更加奋发有为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具体行动和成效,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为教育强国建设的云大贡献书写出新的奋进之笔。


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贺信,饱含对边疆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切期望,也为新时代边疆高校坚持特色、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发展目标,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都是收信人,更是答卷人!”一年来,昆明医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坚守教育初心,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云南贡献“昆医力量”和“昆医智慧”,助推云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开启高水平开放型医科大学建设新征程。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3815”战略发展目标,落实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教育、健康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回答好“教育强省、昆医何为”、“健康云南、昆医何为”两大关键命题。以新医科为契机,推动“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两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学科ESI排名进入3‰,至此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5个;获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03项,省重大科技专项6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项,科研总经费2.5亿元;健全机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入推动交叉融合,努力打造学科高峰、铸造学术高原,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型医科大学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是贺信精神的重要内容。将云南的各项工作都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推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按照教育部等三部委部署,我省2024年春季学期,69所高校开课,占比81%以上,覆盖学生超过13万名,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云南大中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昆明医科大学稳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同时挖掘云南特色教学资源,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到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开展研学交流,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用好民族团结誓词碑、南诏德化碑、爨文化等云南各民族文化中的典型事例,发挥好博物馆、主题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场所的教育功能,把光荣的历史精神转化为积极的工作实践。

培育筑梦人,在奋斗中谱写兴滇青春之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对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明确。昆明医科大学强化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的理想担当和价值引领,正确认识利用思政课阐释贺信精神的重大意义,加深青年学生对贺信精神的理解,通过具体教学让学习更加深入。坚持典型引领、价值引领,讲好开学第一课——仁医良师李秉权、胡素秋等为代表的杏林名师事迹,持续战斗在科研一线的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以全国“最美医生”张之道、“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索道医生邓前堆、全国“敬业奉献好人”背篓医生管延萍等校友的“昆医榜样”,讲述医务工作者的仁心仁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学校获评2023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2名学生获评优秀个人。“医”路前行·感悟中国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轻骑兵之“医路指明灯”导诊陪诊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队入选“优秀团队”,“健康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项目入选特色品牌项目;2017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张玉东荣获首届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等。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和希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到真正影响青年、带动青年,从而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强化思政育人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贺信,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提出殷切希望。一年来,云大师生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为鼓舞动力,感悟精神意蕴、传承奋斗意志。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牢记嘱托,将践行贺信精神同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强化思政育人的使命担当。

牢记嘱托,高校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发挥“三用”。一是发挥高校思政课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基础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更需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思政教育的工作力度。二是发挥高校思政课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作用。思政课致力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回答教育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所在。三是发挥高校思政课传播真理转化实践的关键作用。重视理论性和实践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前提,但如何把知识说教和理念灌注转化为实践温度和生活情怀才是高校思政课的最终归宿,这就需要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作用。

强化思政育人的使命担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三性”。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理论性。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对理论深刻认知的前提下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主动性。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既贯通历史,又面向未来;既立足现实,又放眼世界;既摆明道理,又触动灵魂。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主动提升理论素质和政治素养,使思政课教学与时代思潮嬗变相对接、与党的教育战略目标相适应、与青年学习生活实际相关联;而且更要主动在学术魅力和人格品质上自觉修身修为,以润物无声的力量给青年以榜样和启迪。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创造性。讲好思政课,实现从学科体系到教材体系再到教学体系的话语转换,就要学会用学术话语讲政治,要强调知识传授,更要注重价值引领。

践行重要贺信精神,高校思政课要实现“三注重”。一是注重思政课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高校思政课要在增强思想性和理论性上久久为功。一方面,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自身信仰坚定,才能以深厚功底信服学生、以真理力量感召学生、以高尚人格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要深厚。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升阐释理论的本领和严谨治学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和力量。二是注重把握学生个体需求。高校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性需要,使其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一方面要从“现实的人”出发。思政课要尊重人、理解人和帮助人,要用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触动学生,培育在使命担当上有责任感、在情感认同上有依赖感的国之青年。另一方面要从个性与共性出发。全面把握教育的共性要求和价值向度,注重个体的期待和需求,解决个体差异的塑造意愿与实际效果间的张力问题。三是注重运用创新的表达方式。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基和底色,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发挥持续性、长期性的育人功能。一方面要发挥科技作用。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新时代思政样态,要提升教学和智能技术的融合能力,让科技力量真正助力思政教学。另一方面要利用社会课堂,突出实践导向。用好用足社会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将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结起来,真正让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中国声音、用心灵感应时代脉搏。

总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做“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办学精神的先行者,努力成为青年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立志深耕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中把思政课的道理哲理学理讲深讲透讲活。

收藏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欧冠冠军足彩_欧冠足球竞猜-投注|官网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欧冠冠军足彩_欧冠足球竞猜-投注|官网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